“刀郎演唱会我来了!”“山歌响起的地方·刀郎2024巡回演唱会”南京站12日、13日开启。记者11日傍晚在青奥体育公园门口看到,各年龄层歌迷已经现场集结,热闹“暖场”开唱。12日演唱会当天,场外演唱会依旧热情高涨。现场自媒体、媒体直播间热闹开启,没买到票也来感受一波氛围。有人自驾从成都来,还有人从成都站、广州站,一直跟到南京站,还有人制作刀郎文化衫来带货。热闹的场外“演唱会”边唱歌边直播,还有晒出20年前跟刀郎的合影,为了逝去的青春,将情怀与流量狂欢熔于一炉。
场外大合唱、包大屏……
情怀与流量齐飞
在百度贴吧,翻开20年前的帖子,初代“刀迷”的讨论犹在,回忆瞬间扑面而来。大量外地歌迷奔赴南京,他们提前到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“踩点”,拍摄视频或做直播争相发布于社交媒体,以此吸引粉丝、增加流量。在许多直播间,可见看到歌迷在场外唱起刀郎耳熟能详的歌曲,现场大合唱也十分带感。一些场外歌迷没有抢到票,晒出1280元纪念票的中年大叔顿时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。
长得神似刀郎的一名旅行博主告诉记者,自驾途中车坏在半路上,自己就和朋友任性来了南京追刀郎演唱会,30多岁了也疯狂一把。“没有票,就在场外感受一把氛围也挺好的。”一位举着20年与刀郎合影直播的女歌迷说,“想起合影的细节还很激动,这次特意做成展板带过来看演唱会,希望刀郎能看到。”
以前没有追过星的“帝都韩姐”这一年多来过得十分“疯狂。和华东刀迷一起为刀郎打call,场场不落追线下演唱会,这次他们还自己出钱在南京新街口金鹰为刀郎投放了大屏幕,打出“宁好!刀郎,我是大大小小”的字样。
谈及粉刀郎的原因,“帝都韩姐”告诉记者,“我是《山歌寥哉》元年的刀迷,我们更多地是被作品吸引。”她介绍说,比如这张专辑的创作方向,非常有历史。刀郎借用了冯梦龙《山歌》的名字,在他看来,明代兴起了市民文学,兴起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识,与楚辞唐诗不同,它更“下沉”,更贴近大众市民。这张专辑中的音乐,则化用了民间曲牌。如《罗刹海市》用的是东北二人转的“靠山调”,《颠倒歌》用的是江苏扬州的栽秧号子,《画壁》用山西晋北的“绣荷包调”等等。“我们是被他的作品折服,追演唱会,买实体唱片,这种狂热是基于作品的。”“帝都韩姐”是江苏人,在北京工作,业余还在短视频讲刀郎的作品,“我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”。
接住泼天的流量,
备下“冲动不惩罚浓情套餐”
之前,刀郎以线上演唱会的形式复出,逾5200万人次观看、6亿点赞的超高人气再掀“刀郎热”。随后官宣的四场演唱会,再次带来线下打卡热潮。其实这也说明,刀郎早就做好线下演出会的布局,跟其他演唱会的模式有不同,采取刀郎经纪公司主控的方式,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。
刀郎线上演唱会爆火后,这波泼天的流量引发各方关注。四川资中借势将录制地打造成音乐广场,改名为“山歌响起的地方”,那里也是刀郎和父母、哥哥以前生活过的地方。不仅有吉他造型和题名石刻,还增设了“时空之门”、签名墙和刀郎线上演唱会的“歌单墙”,以及“南顺城街22号”等打卡标识,融入更多刀郎元素。今年国庆假期,资中“山歌响起的地方”音乐广场不仅吸引了不少外地“刀迷”和游客来打卡,资中罗泉古镇等景区也备受游客青睐。
“听着刀郎的歌,感受南京的秋”随着各路刀郎粉丝来到南京追刀郎演唱会,南京文旅也行动起来。热情@刀迷,“来都来了,在南京玩一圈再走!”据南京文旅,演唱会期间,南京多家星级酒店推出音浪风尚怀情套餐、冲动不惩罚浓情套餐等各具特色的优惠套餐,歌迷入住即享专属优惠价格。多家酒店还将在演唱会散场时安排大巴接歌迷入住。演唱会场馆周边的万汇城等商贸载体,在演唱会期间将延长晚间营业时间,最迟营业到凌晨两点,为歌迷们提供夜间高品质的购物体验。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参与,南京市文旅局还鼓励多家旅游平台企业推出多项优惠措施。
刀郎爆火的“冷思考”:
流量背后有“同情分”
曾经响彻夫子庙的,一定当年最红的歌曲。20年后依旧有回响的“庙歌”,当属刀郎的“那一场雪”。从“2002年的第一场雪”,到“2024年的这一把火”,高热之下,也引发思索,刀郎为什么这么热?
此次来南京看演唱会的知名乐评人郭志凯告诉记者,刀郎之所以火,跟底层逻辑相关。“因为他来自生活底层,并非科班出身,本身就是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。刀郎爆火的背后,首先就有同情分。”刀郎父母都在资中县文工团工作,刀郎小时候便跟随文工团里的人学琴,空闲时帮表哥抄谱,也接触到了各式乐器。在文工团里听到了很多关于新疆的民歌,他也从那时起开始喜欢新疆的民族音乐。17岁的刀郎高中还未毕业,便从资中县到四川省内江市的歌厅里学习键盘乐器。
郭志凯还记得,最早刀郎在新疆做音乐,自掏腰包做了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这张专辑,当时并没有火,历经时间的洗礼才走红。其实当时的音乐圈和媒体圈认知刀郎就是网络歌手,唱《老鼠爱大米》《两只老鼠》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》的那些歌手们一样,属于乐坛个体户,这也为刀郎博得了许多粉丝的共情,没有上过音乐学院,不属于大的唱片公司,但热爱音乐的梦想,这种情感是不变的。
那些年,音像店里,刀郎占据C位。车里,刀郎是必备的CD。KTV里,刀郎是必点的歌曲。郭志凯说,从推广渠道来看,这其中也有刀郎的人生机遇在里面。2003年非典之后,刀郎的歌开始在大街小巷流行,“三线周杰伦”是当时刀郎的定位,在三线城市推广,呈现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。
另外,还有来自彩铃时代的红利。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《冲动的惩罚》是彩铃中点击率可以排到前五的歌曲。“当时有段子说,太合麦田的宋柯远赴新疆,拿500万要跟刀郎买版权,光一项彩铃就给太合麦田带来数千万的收益。当时彩铃可谓刀郎的最大的宣传渠道。后来疯狂到什么程度,把刀郎的歌曲直接下载到手机里面,你只要买到新手机里面就有刀郎的歌。”
除了彩铃,当时全国各地的电台也很火,都在播他的歌,还有人直接唱刀郎的歌,全国拿去卖,当时还不叫盗版,叫发烧碟,出租车司机车里都有。“生意人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,也让刀郎的歌曲得到大面积推广,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,粉丝集中在50后、60后、70后,以及80后,跨度达到40年。”
回到刀郎音乐本身,其旋律打造讲究韵脚、伏笔、高潮、金句四要素,一遍遍地打磨,唱出来炉火纯青,就天下无敌。郭志凯强调,刀郎善于吸收新疆民歌的优点,接地气式的演唱方法跟创作手法,成就刀郎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。
赴9年之约,
其实刀郎跟江苏颇有渊源
早在2015年,南京举办过一次刀郎的歌迷会。在歌迷的印象中,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:刀郎没有明星架子,亲自为到场歌迷伴奏,演绎了早期作品《沙漏》;自弹自唱《西海情歌》,搭档学生云朵演唱了《爱是你我》;现场阅读了歌迷的寄语,近距离接触,送上自己的祝福。
刀郎把演唱会开在南京,其实因为他跟江苏颇有渊源。2020年发行的《弹词话本》,跟苏州评弹密切相关。乐评人郭志凯告诉记者,2013之后,刀郎隐居在苏州,用了6年时间研究全国各地的这些民乐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把这些音乐元素与中国古典文学完美结合在一起。后来《山歌寥哉》出来爆红,让非常多的来自民间的刀迷,掩饰不住对其音乐的喜欢。
刀郎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日常:“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,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。闲暇时骑着电瓶车,探寻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,去光裕书场听书,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,去百花书局、十方书屋、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,边生活边创作。”刀郎说,“受话本和戏曲的影响,让我从小对江南就有一种深深的情结,而苏州符合了我对江南所有的想象。我观察着周围的一切,模仿着他们的生活,评弹、昆曲及吴语,琵琶、三弦与曲笛。”
“十年才开线下演唱会,有前几年专辑的支撑,刀郎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,才能所到之处片甲不留。”郭志凯说,“大家在演唱会上唱到哭,个人觉得不是被刀郎的歌声所感动,而是因为想到渐行渐远的青春,找到共鸣才会流泪。”